逝去家园的绿孔雀

2018-03-26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属大型鸡类,体长180~230厘米。雄鸟体羽为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翠绿色而具紫铜色光泽。体后拖着长达1米以上的尾上覆羽,羽端具光泽绚丽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极为醒目。雌鸟不及雄鸟艳丽,亦无尾屏,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背浓褐色,头顶亦具一簇直立羽冠。外形和雄鸟相似,亦甚醒目,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野外容易识别。

绿孔雀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边丛林以及林间草地和林中空旷的开阔地带活动,不喜欢过于浓密的热带雨林。它们在饮食上是荤素搭配的,以川梨、黄泡果实、幼树枝叶、芽苞、蘑菇、草子、豌豆、稻谷等植物和农作物为主,蚱蜢、蟋蟀、蛾、白蚁、蝽蟓、蚯蚓、蜥蜴、蛙等动物性食物为辅。常常5—10只组成小群体,一边走一边觅食,尤以清晨和临近傍晚时觅食活动较为频繁。

上世纪90年代 云南多地区绿孔雀已绝迹

绿孔雀在历史上曾遍布于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和云南的西部、中部和南部。在改革开放早期,人们为多产粮食、增加经济收入,大规模开垦森林、荒山、草坡等绿孔雀的栖息生存环境,并且毫无控制地猎捕绿孔雀,导致绿孔雀分布区急剧收缩,数量锐减。根据近十余年的调查,绿孔雀在云南的分布主要局限于澜沧江、怒江、红河3条河流的中下游两岸热带地区,且分布区几乎全部呈“破碎”的斑块状,每个群体的数量都较少。号称“孔雀之乡”的西双版纳州已经有很多地方见不到绿孔雀踪影。

19911993年,由多位鸟类学者经过三年调查发表的《绿孔雀在中国的分布现状调查》中记录着在上世纪60年代前,云南绿孔雀种群在云南还有较多数量。1995年,云南全省绿孔雀群体数量约800—1100只。

1994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研究所副所长、野生绿孔雀研究项目负责人罗爱东等人对云南南部景洪、勐腊、勐海3个地区的绿孔雀分布进行了调查——在1990年后,上述三个地区绿孔雀已经绝迹。1995—1996年,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鸟类专家杨晓君等对云南东南部和西北部绿孔雀的分布现状又进行了调查,蒙自、金平、绿春3个地区的绿孔雀也已绝迹。

2007年又开始了对云南绿孔雀生存现状的新一轮调查,新增了保山、南涧、澜沧3个绿孔雀分布地区。其中,保山在2005年之前仍能听见绿孔雀的鸣叫,有村民曾拾到绿孔雀脱落的尾羽,还有村民甚收藏了整张绿孔雀的羽衣。但近两年,据当地村民反映,已再也听不到绿孔雀的鸣叫;南涧地区状况为偶尔见到,数量不清楚。2014年,为数不过能知道的还有绿孔雀分布的区域已经凤毛麟角。

绿孔雀(Pavo muticus)自2009年起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物种。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也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捉猎杀。

▲但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因其漂亮的羽毛,还是成为被捕猎对象。

▲绿孔雀还有一个英文名——“Peafowl”(吃豌豆的鸡),这一名称也能概况它的一大习性。一些栖息在耕地附近的绿孔雀,经常结群去耕地觅食,对农作物造成破坏,农民为保护自己的庄稼,播种前会用农药浸泡种子,这种做法常常让整群绿孔雀遭到“灭门之灾”。

▲过度放牧牛羊,使得绿孔雀生存环境与食物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及破坏。

▲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电站、水坝等设施的建设严重破坏着绿孔雀的生存环境。

绿孔雀的生存环境日渐萎缩,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保护措施,10年内,云南野生绿孔雀很可能将灭绝,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我们要做什么:

1、中国绿发会将组织团队,深入云南当地做绿孔雀栖息地及群体数量进行调研。

2、针对绿孔雀栖息地建立三处人工栖息保护地。

3、招募巡护志愿者对其人工栖息保护地进行巡护。


分享